返回

犯罪心理学

报错
关灯
护眼
“三不管”少男少女——留守儿童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
“三不管”少男少女</p>

——留守儿童</p>

2015年6月10日下午5点多,湖南省衡阳市某县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毒杀案,两名死者是某所小学的学生,而且是一对姐妹。被害者汤某霞被发现时,已经当场死亡,而她的妹妹汤某林就倒在不远处的路边。当村民发现汤某林时立刻将她送到了卫生所,最终抢救无效死亡。</p>

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,立刻开始介入调查。作为被害者老师的黄婷婷,也配合警方寻找案件线索。黄婷婷告诉查案的警察,被害者汤某霞生前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陈某,或许陈某能为警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。</p>

在黄婷婷的带领下,警察来到了陈某的家里,当时陈某正在和两个妹妹玩耍。陈某告诉警察和老师,在那天放学时有两个大孩子来找汤家姐妹,然后汤家姐妹就跟着他们一起走了,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也不知道。</p>

根据陈某的证词,村里的人纷纷猜测汤家姐妹到底是怎么中毒身亡的。有的人说是汤家姐妹吃下**堆里捡来的食物中毒身亡的;有的却说汤家姐妹是被人欺骗喝下有毒的可乐后死亡的。</p>

后来警方的调查推翻了这两种猜测。原来真正的凶手就是陈某,是汤某霞一直形影不离的好朋友。汤家姐妹喝下的有毒可乐正是陈某递给她们的。由于陈某才12岁,无须承担刑事责任,但按照法律规定,陈某要被送到省里的少管所,而且最少得待上3年。</p>

陈某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家庭,她从小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陈某的母亲在生下孩子后没多久就不辞而别了,陈某的父亲则一直在外地打工。在陈某的心里,父母只是一个名词,她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母亲,父亲最近也断了联系。陈某的爷爷是个脾气火爆的老头,每当陈某做错事,他就会不问缘由地斥责她或打一顿。</p>

那么,陈某为什么要下毒毒死汤家姐妹呢?这要从陈某和汤某霞的友谊说起。陈某是班里性格最为孤僻的一个学生,学习成绩也不好,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。而汤某霞呢,也是个学习成绩很差劲的学生,而且每天都穿得脏兮兮的,没有同学愿意主动接近她。于是,陈某和汤某霞就成了最好的朋友。</p>

好朋友有快乐的时候,也有闹矛盾的时候。汤某霞每当和陈某有了矛盾,就会跑去向母亲诉苦。汤某霞的母亲有智力障碍,看到女儿受了委屈,就直接去找陈某算账,追着陈某掐几下或拧她的耳朵,有时候会言语不清地骂人。</p>

对于从小没有感受过母爱的陈某来说,来自好朋友母亲的责骂直接挑动了她那根敏感的神经。她觉得十分愤怒,甚至觉得汤某霞背叛了自己,于是就产生了下毒的念头。一场由留守儿童酿造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。</p>

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,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,于是留守儿童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爷爷奶奶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,因为年龄大、受教育程度低,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,其他方面根本照顾不到。而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,由于见面的次数十分有限,双方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。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将赚钱放到了第一位,想着等孩子长大了再教育也不迟,但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才发现根本管不住了。这时,许多父母常常会采用暴力的手段去管教孩子,这样只能加剧家庭矛盾,甚至可能酿成意想不到的悲剧。</p>

2014年2月18日晚上,湖南娄底发生了一起命案,死者是一名中年男性,而杀死他的却是自己的儿子。行凶者是一个14岁少年,名叫肖某,在进入青春期后,他开始沉迷于网络暴力,甚至还与当地的社会青年称兄道弟。春节期间,肖某的父亲从外地打工回来。在父亲在家的这段时间内,肖某还像往常一样我行我素,每天都泡在网吧里。有一天,肖某的父亲决定好好管教一下儿子,于是就到网吧找肖某。父子俩在网吧起了冲突,肖某在冲动之下就用刀刺死了父亲。</p>

这种案例在留守儿童中间并不是孤例,同年在江苏泰州也发生了类似的悲剧。薛某从小就与8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,他的母亲在他1岁时就离家出走了;父亲为了养家常年在外打工,根本无法顾及教育儿子。每当薛某不听话或惹祸时,父亲就会用拳头教训薛某,薛某只能被动接受。一天晚上,14岁的薛某突然有了杀死父亲的念头,于是就用铁榔头砸向父亲的脑袋,还刺了父亲好几刀。杀人后,薛某便立刻骑着电动车逃走了。后来还是邻居闻到了异样的恶臭才报了警,这时薛某父亲的尸体已经腐烂了。</p>

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,很容易沉迷在电视、网络中。少年儿童通常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探求心理,所以很容易被网上的花花世界所吸引。这样一来,网吧就成了留守儿童常常出没的地方。在一些乡镇、村庄,网吧通常都疏于管理,只要给钱,不管是不是未成年人,都可以去上网。</p>

当一个孩子将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用来上网,那么学习成绩必然会下滑,并产生厌学情绪,从而更加迷恋网络。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暴力和**,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吸引。再加上青少年辨别能力差、缺乏判断力,就会被这些暴力和**信息所影响,走上歧路。</p>

通过网络所营造出的虚拟世界,青少年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一些年纪相仿的社会青年。由于青少年不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而且做事冲动,不考虑后果,于是便会在社会青年的影响下沾染上不良的社会风气,甚至是模仿网络中的犯罪情节,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,例如下面这个案例中的张某。</p>

张某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,在他两岁时父母就离婚了,他被判给父亲抚养,由于家庭条件不好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。</p>

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,但张某却活得很顺心,他的爷爷奶奶非常溺爱他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年迈的爷爷奶奶再也管不住张某了。张某读完小学就再也不愿意继续上学,而是整天和村子里的其他留守儿童一起疯狂地玩乐。</p>

后来,张某就学会了抽烟,当时他才十一二岁,但张某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,反而觉得抽烟是一种很酷的行为。张某还很喜欢向别人炫耀他拳头的力量,到处打架欺负人。</p>

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样,张某自从接触了网络后,就深深地沉迷于其中。渐渐地,张某手中的零花钱都用在了网吧里,身上没钱后,便想着去偷爷爷奶奶的钱。后来爷爷奶奶发现了张某偷钱,就开始教育他,并把钱藏了起来。张某找不到钱就开始骂骂咧咧的,在家里到处翻找,终于将爷爷奶奶藏在粮食下面的钱给找了出来。</p>

爷爷奶奶管不住张某,就将此事告诉了他的父亲。父亲从外地特意赶来,将张某好好教训了一番,然后回去上班。等父亲离开后,张某继续我行我素。在花完家里的钱后,张某便和小伙伴们商量着弄钱的办法,最后他们决定去偷钱。</p>

村里几户人家丢了几次钱后,就知道是张某偷的,于是暗暗警告张某不要再偷钱,不然让他好看。张某却根本不在乎,还威胁对方如果敢说出去就弄一桶屎倒在他家门口。于是村里人就只能找张某的爷爷奶奶说理,但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张某。</p>

在村里胡闹了几年后,张某的父亲托人给儿子找了一份工作。工作没做多长时间,张某就开始天天旷工去网吧玩,最后老板就把张某开除了。没了工作后,张某更是常常在网吧上网,一玩就是一整天,每天都沉浸在网络暴力和**当中。</p>

一天,张某和几个狐朋狗友从网吧出来后准备去喝酒,在路上边走边聊天,张某对他们说,他想尝尝女人的味道。几个狐朋狗友立刻附和着说,他们也想。等张某几个人吃完饭后已经十一二点了,他们准备再去网吧上会儿网。由于网吧位置比较偏僻,张某等人在路上发现前面有一个独自行走的女人,就在酒精的作用下动了**的念头。于是,他们上去将这个女人拖到了一间破旧无人的房子里,然后把这个女人**了。</p>

第二天,张某等人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到网吧上网,直到警察找到他们,张某等人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大祸。最终张某被判处盗窃罪和**罪,接下来的11年张某都要在监狱中度过了。</p>

</p>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随机推荐: 综主我英)阁下听我bb会再打? 综漫之神级净化 东京异闻录 黑白斗罗 未知骑士 火影世界的幻术大宗师 绝世唐门之星瑞gl 咱是交警,你咋天天往刑侦那边送人? 没钱修什么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