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犯罪心理学

报错
关灯
护眼
病人罪犯处置——从监狱到精神病院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
病人罪犯处置</p>

——从监狱到精神病院</p>

王某是一个60多岁的国企退休工人,居住在一座老式的红砖墙家属院里。在许多人看来,像王某这样的退休工人的生活应该是很悠闲的,但事实上王某却生活得非常辛苦,因为他26岁的儿子欣欣是个精神病患者。</p>

有一天,欣欣在楼下玩耍时,突然恶狠狠地踩死了一只流浪猫。路人看到后十分害怕,就报了警。虽然警察并未拘留欣欣,但王某却开始对欣欣严加看管,防止欣欣再惹出什么事端来。有一次,王某没看住欣欣,欣欣在楼下拿起一块砖头砸向了清洁工。事后,王某为了息事宁人,不仅给清洁工看病,还说尽了好话,清洁工才没有报警。</p>

从此以后,王某便开始关心有关精神病患者伤人的事件。有一次,他看到了一则有关精神病患者伤人的新闻,那个男子名叫李某。李某在家人和邻居的眼中,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,他不仅不劳作,还很容易暴怒,甚至还经常扬言要杀人。有一次,李某扬言要杀死弟弟。他的家人很担心他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来,于是他的父亲和弟弟就用绳子将李某勒死了。看到这则新闻后,王某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像李某一样。为了防止欣欣出现伤人甚至是杀人的行为,王某决定将欣欣关在家里,不让他出门。</p>

王某这么做有他的理由:一方面是因为欣欣很害怕和外界接触,不喜欢和人交流;另一方面是王某最担心的问题,欣欣有暴力倾向。欣欣总会无缘无故地捡起硬物砸人或砸人家的窗户,周围邻居都害怕见到欣欣。</p>

但是这个办法却限制了欣欣的自由。当欣欣想下楼去晒太阳时,王某或妻子就会拦住不让欣欣下楼。欣欣为此很生气,就顺手拿起什么东西砸人。后来,王某就只能将欣欣的房门换成了朝外反锁的铁门,甚至连窗户也加固起来。每当欣欣出现情绪反常的时候,王某就会将欣欣反锁在他自己的房间里。欣欣为此很生气,总会砸墙或摔东西。有一次半夜,欣欣想要出去,结果发现房门被锁住了,怎么也打不开,于是就在房间里骂人。王某和妻子在隔壁虽然听见了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能等欣欣骂累了。欣欣一直闹到天快亮才去睡觉。</p>

王某也曾想让欣欣住院接受治疗,但当他得知住院的治疗费用每月将近4000元后,就放弃了这种想法。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加起来每个月还不到6000元,而且双方的父母还在,如果让欣欣住院,钱就不够用了。</p>

从欣欣小时候起,王某就觉察到欣欣似乎有些不正常,总觉得欣欣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说话根本不经大脑。但那个时候工作很忙的王某根本没有重视起来,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。欣欣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差,没有朋友,也不和同学老师说话。回到家后,欣欣就会无缘无故地冲着王某夫妇发火,有时候还会动手砸东西。后来,欣欣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,走路的时候会自言自语,回家面对着墙也会自言自语,还常常搬起椅子砸墙。</p>

后来等欣欣上高中被退学后,王某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他认为欣欣的精神上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。于是王某和妻子带着欣欣去精神病医院检查,最终欣欣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,而且还有严重的被迫害妄想倾向。</p>

像欣欣这样的精神病人有许多,基本上都无法接受专业的治疗。在没犯法之前,精神病人的家人通常会将他关起来,防止他惹事。但当精神病人触犯了法律,就会被强制送到精神病院,而不是监狱。</p>

监狱有许多限制存在,罪犯们必须服从狱警的安排,但很显然精神病人无法配合狱警的安排。而且,精神病人想要在监狱里得到精神病治疗是不可能的,只有精神病院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治疗。</p>

将精神病人关进监狱,对于精神病人和社会安定来说都不是好事。如果一个精神病人刑满释放后,他重归社会,不仅不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,反而会比进监狱之前更加具有攻击性,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。</p>

对于精神病,大众有一个最大的误会,即精神病就是精神上的癌症,是不可能被治愈的。实际上,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有治愈的希望的。但前提条件是精神病患者要接受专业、正确、及时的治疗,从而才能恢复正常,并回归到正常生活中。就算是一个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,也有可能恢复正常。当然,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。据研究,一个精神病患者如果能得到专业的治疗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,会恢复得更快、更好。有时候,精神病人在触犯了法律后虽然并未被送进监狱,但也没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。</p>

陈某是个精神病患者,在她没发病之前,和正常人基本上一样。2005年,陈某与高某相识并结婚。婚后,陈某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。在2013年,陈某和丈夫因为儿子读书的问题搬家了。</p>

2013年12月27日的凌晨,陈某突然起床去上厕所。上完厕所后,陈某在准备**继续睡觉时,突然注意到了自家屋子里放着的擀面杖。陈某看了看擀面杖,又看了看床上熟睡中的丈夫,突然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打人的冲动。于是,陈某就拿起了擀面杖,并朝着熟睡中丈夫的鼻子击打了一下。高某立刻被惊醒了,他的鼻子流了许多血,陈某立刻用水帮高某止血。</p>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/p> </div>

止血后,高某就蹲在地上。陈某看到后,又拿起了擀面杖,然后开始击打高某的面部和头部。高某完全没想到妻子居然还会再次攻击他,直接被打晕了。由于陈某所击打的部位都是高某的头部,因此没多长时间高某就被打死了。</p>

天亮后,陈某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将儿子送到了亲戚家,然后一个人在街道上闲逛。晚上7点左右,高某的妹妹将陈某的儿子送回家。等她打开门后,却看到哥哥倒在了血泊中,于是立刻报了警。</p>

2013年12月28日晚上6点多,陈某在哥哥的劝导下去警察局投案自首。在随后的案件审理中,由于陈某被司法鉴定患有脑质性精神障碍,并且在案发时是受到精神病症状的影响,从而失去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,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。随后,警察局就通知陈某的家人,让他们带走了陈某。</p>

像陈某这样的情况,最好的办法还是接受精神病院的专业治疗。虽然陈某有家人的照顾,但她的家人难免会觉得恐惧,毕竟陈某杀死过她的丈夫。因此家人对陈某的照顾通常会是将她关起来,这样反而会导致陈某病情的加重。</p>

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,有时候专业的治疗也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还是对待他们的态度。毕竟有的精神病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专业。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大卫·罗森汉恩在1973年做的一项与精神病院有关的实验。</p>

在罗森汉恩的安排下,8个正常人伪装成精神病患者并住进了精神病院里。在这里不少人都感觉,医生和护士根本不尊重精神病患者,有的护士甚至会在精神病患者面前解开衣服来调整自己的**。这名护士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引诱精神病患者,她只是没把精神病患者当人看。</p>

总之,精神病患者如果能得到人性化的对待,将会渐渐恢复正常。这一点,一个名叫菲利普·皮内尔的医生早已经证明了。在1793年,皮内尔开始负责巴黎的一家收容所。这个收容所很特殊,主要关押了精神病患者。皮内尔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,他不仅尊重这些精神病患者,还经常鼓励他们。渐渐地,许多精神病患者不再像以前那么具有攻击性,有的甚至完全恢复了正常。</p>

</p>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
随机推荐: 一秒加一只烧鸡,女神跪求我收留 爱情公寓:最浪曾小贤 神奇宝贝叫做阿龙的训练家 梦想中的奥特曼